The Power of Introverts (1) --- 內向的人也是多國語言達人 (1)

有許多朋友問我:"你強調交流跟溝通、我害怕人群,我要怎麼

習得語言呢? 內向的人就沒辦法了嗎"

那時我跟 "fluent in 3 months"那位人兄丟出了一樣的答案,換句

話說就是Nike的口號。但我一直在想,這樣真的對嗎?

你是內向人還是外向人還是內外人?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做做以下

評量。

1.比起跟一群人說話,我喜歡一對一的談話。
2.我比較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。
3.我享受孤單。
4.跟我的朋友比起來,我對財富、名聲和社會地位較不感興趣。
5.朋友認為我很會傾聽
6.我不愛冒大風險
7.我喜歡讓我可以全神貫注的工作
8.我不喜歡人多、大型的生日派對
9.人們常說我"講話輕聲細語","圓滑"。
10.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我未完成的工作或計劃
11.我說話前習慣先思考,想過才說。
12.我常不接電話,讓打電話給我的人進入語音信箱。

(翻譯自 "quiet" by Susan Cain 的網站)

先跟各位分享我的答案,多國語言達人 Terry 是不折不扣的
"內向人"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經過20小時的飛行,我從台北經吉隆玻抵達了墨爾本這個連續四
年拿下"最佳居住城市"大獎的澳洲都會,等待晚間前往塔斯馬尼亞的
班機。因為我有接近 8 小時的轉機時間,正考慮是否要先去市區逛
逛再回來機場時,書店裡一本叫 "Quiet" 的白色書籍吸引了我的目
光,打開書本 5 分鐘後我就打消了去市區的念頭。

為何我選了 "Quiet" 這本書? 身為認知科學界的一員,我理應要選
常據暢銷書榜,被又紅又藍教授翻譯的"Thinking, fast and slow";我
也是個 cheesy 的人,拿起"葛雷的五十道陰影"可能更自然。這個看似
違反本能的舉動背後其實有段記憶深刻的故事。

在堪薩斯大學念研究所的時候,因為舉辦和參加各種語言活動所以
認識了一個語言愛好者 T。T是非常聰明,天賦異稟的一位韓國美女,
她從小就對聲音非常敏感,被她的鋼琴和小提琴老師譽為音樂奇才,肯
定是"將來大物",可惜因為各種家庭內複雜因素,她沒有繼續學琴,國
中的時候一個人離開首爾移居紐約。雖然沒有繼續學琴,她對音樂仍非
常感興趣,決定學習"音樂治療 (music therapy)",大學時前往堪薩斯
大學這所"音樂治療"的名校。

堪薩斯大學的音樂治療跟 T 想的不一樣,越學越無趣,於是改學
語言,發現了她對西班牙語和中南美洲的熱情,透過和 "latinos" 的
密集接觸,她精通了西語也通過了美國西語教師檢定,成為堪薩斯州
高中的西語教師。除了西語之外,她也修習了"克丘亞語(quechua)",
日語、法語、德語和阿語;身為教師,她對語言教育的議題也非常感
興趣,她是最早開始使用 "Duolinguo" 的一員,對各種 App 也瞭若
指掌。

"多語達人、教師、音樂表演",從事這些行業都必須長時間和人
群接觸,我想 T 就算不健談,應該也不至於是個害羞、在人面前說
不出話的人。幾次 hang out 的感覺似乎符合我的想像,但那時的我
不知道這一切其實都是假象。

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情況,大概是那種酒後互吐苦水的情況,T
告訴我她的秘密。她說她其實不只是一個超級內向的人,她已經達到
精神醫學上社交焦慮症 (social anxiety) 或社交恐懼症 (socialphobia)
的程度。在三人以上的場合她都會極度焦慮,完全沒辦法說話,身為一
個老師,她無法避免和人接觸也必須面對人群,所以她每天都要吃藥才
有辦法去上班。T 的這段告白讓我非常震驚,我一時也搞不清楚狀
況,除了表達同情之外也不知如何是好。

那是2012年春天,也就是"Quiet"作者 Susan Cain 剛站上 Ted
Talk 舞台,T 看了她的演講後非常興奮的跟我分享,她覺得這位 Susan
幫她宣洩了幾十年來的悶氣,幫她表達內向者的無奈和這個社會對內向
的不公。

自以為外向,其實搞不清楚什麼是內向什麼是外向的我無感於 T 的
興奮,只記有這麼一本書和這麼一個人讓 T 這個特別的朋友興奮了一
整個晚上。

回到墨爾本機場,我看到了 "quiet",想到了 T,拿起了書,一看
就是 6 個小時,一場思維革命正在我腦內展開,原來內向的人才有成為
多國語言達人最佳資質。

(待續...)

- "Quiet" 的網站(心理測驗)

http://www.thepowerofintroverts.com/about-the-book/quiet-quiz-are-you-an-introvert/

IMG_217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rry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